门前两颗垂柳,不知从什么时候就开始悄悄地换上了绿色的长裙,在这乍暖还寒的春风里,翩翩起舞,让人看了顿时觉得天真的不冷了,心情也一下子进入了春天,感觉无比释然。看着放学回家的孩子在三三两两结伴回家,我有开始想起我小时候的一幕幕。
那时候,我们也和现在的学生一样,放学后就三三两两结伴回家,然而不同的是我们那时候穿的都很破烂,常常是一件土布棉袄在春季被挖去中间填充的棉花后做成夹袄,穿在身上御寒,遇见天气晴好觉得很舒服,但是如果遇见像这几天这样的阴天,可就受苦大了,那时候,学校里既没有暖气也不生火炉,老师和学生一起就在这样的阴冷天气中苦熬,上课的时候,我们往往会被老师的精彩讲解而吸引,会忘记了寒冷。
可是一等下了课,那刺骨的寒冷还是一阵阵的直往身体里钻,一群男孩子就开始在教室的角落里靠着墙扎堆的挤,站在最前面的就是靠墙角的,后面的一个接一个靠着墙向墙角发起攻击,能抗住的就能持续的站在人堆的中央,扛不住的就会被挤出队列从头再来。这样一来,等到课间十分钟一到,只要是参与了的人大多会大汗淋漓,最少也不会觉得有多冷了,而女孩子总是在教室的另一头掏出她们的沙包或者毽子开始玩,一个个也会玩的小脸红扑扑。那时候,老师对我们这些行为总是很宽容,我想他们也知道我们这样做的原因,但是在学习上,老师们对我们却又是非常的严厉,每天都会布置家庭作业,第二天早晨都会逐人检查,如果有没有完成的学生,总会被罚站或者放学不让回家吃饭继续做作业,那时候几乎每天都有这样的学生,我也被罚过几回,那是因为回家后贪玩忘记做作业了,但是那时候,即便这样,我们总觉得老师是对的,是我们自己错了,家长大多都会说老师做的是对的,听家长这样说了,我们就更不会埋怨老师了。
现在的学生,在上学和放学回家的路上,都会掏出零用钱给自己买些小吃的,边走边吃,于是,在学生走过的路上总会留下一些花花绿绿的塑料包装袋,乡上的老黄每天捡两次都不能保证路上的卫生整洁。我们那时候,学生的口袋里是没有钱的,几乎每学期一开始报名,学校里一次性收取了书本费和作业费之后就很少收取其他费用了,家里的经济也很紧张,根本没有多余的钱给孩子发零用钱,我们自己要买学习用品,大多都是自己想法挣钱,那时候叫勤工俭学,其实我们就根本没有减过学,大多都是在星期天在山沟里挖药材,我就挖过柴胡、地丁草、蒲公英、生地还有茵陈、冬花、板蓝根。于是一到星期天我们几个小伙伴就几个人一组,提上篮子,拿上小�嬐罚�在山沟里的小树林里“勤工俭学”了,我们在小树林里玩游击战、玩捉迷藏,边玩边挖药材,等到玩累了,药材也挖好了,就提上篮子回家,美美地吃上一顿饭。挖的药材就有奶奶负责晾晒和整理了,等到下一个逢集日我们几个人有一起跑到5公里外的集市上卖出药材,每次总有1--2元的收入,用这些收入,我们除了买些学习用品之外,我们大多都用来买了连环画,分门别类,每人买一两本,然后交换着看,我现在所了解的一些宋史、隋唐史、春秋战国史大多都是从那时候看到的,喜欢读书的习惯也是那时候开始养成的。
现在的学生都有好多玩具,我们那时候的玩具大多都是自制的,有链子枪、有小火枪、有柳笛、有竹笛、还有用高粱杆扎的眼镜和手枪,在这个时候,我们玩得最多的就是柳笛,我们从柳树上折下一节枝条,轻轻摘掉上面的叶子,一段一段地扭动,于是,柳枝的皮就会和芯脱离开,我们从大头的一端抽出柳枝的芯,留下柳枝的皮,再用小刀将两头修齐,在小头的一端用指甲将上面大约5毫米左右的表皮刮去,然后再用嘴使劲吸吮几下,这样一支柳笛就做好了。每个人都做一支或者几支,有高音的、有中音的,还有低音的,于是一队人马就这样吹着柳笛穿过村庄,分散在村庄的各个角落,吃过饭后,又在柳笛声中聚拢,一起上学。
多年了,我都在没有听到过那悠扬的柳笛声了,童年的小伙伴也都各奔东西了,现在柳条又绿了,不知他们还会想起那悠扬的柳笛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