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盎然,万象更新。2022年,就在全国上下期待疫情能够得到缓解之时,不料世事无常,从三月初起,各地疫情再次频频亮起“红灯”。
一时间,许多发生疫情反复的地区,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似乎都被按下“暂停键”。
回首与疫情“相伴”的两年多时间,全社会始终都在与“狡猾”的新冠病毒进行着一场“拉锯战”。无论是对于我们还是病毒,其实最直观的只有两个字,“快”与“慢”,而这二者的关系,也不是非此即彼,更多的是一种辩证的统一。
病毒传播的速度快了,我们就要把社会运行节奏慢下来,以减少聚集、居家办公等手段加强管控,这样病毒的传播速度也就会随之慢下来。但想要实现这种“慢”,却需要在许多方面变得更“快”。
例如,面对疫情的快速传播,无数的医护人员需要以最快的速度奔赴第一线。同时,他们需要更加快速全面的支援,医疗物资、生活物资、交通运输等等,一切都要尽快到位,这才能保证医护人员能解除一切后顾之忧,让居家隔离、集中收治确诊病例等“慢”手段发挥更大作用。
以“快”促“慢”,保障疫情防控体系高效运转,让病毒无从“发挥”以加速其消亡。
简单来说,想要疫情尽快结束,就需以“慢”求“快”,尽可能切断病毒传播途径,而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在常态化下的疫情防控体系中,我们又必须以“快”促“慢”,竭尽所能保障疫情防控体系高效运转。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实现这种“快”呢?其实说起来很简单,那就是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必须时刻围绕疫情观念开展日常工作,本着“疫情无小事”的原则清晰责任、规划预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疫情防控需要“快”的时候,我们能第一时间快起来。
无论是“快”还是“慢”,我们的最终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掌握防疫工作的“节奏”与“主动权”,让病毒无从“发挥”以加速其消亡。这需要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与通力配合。
“慢”不是懒惰,反而是时代稀缺的品质。疫情之下一起适当的“慢”下来,活出不一样的自己吧。
我曾看到有篇文章说:“有文化的人住茅屋是一种情怀,贫困的人住茅屋是生活的无奈,同样的茅屋,不同的人住,而这个茅屋就会有不同的故事……”。如今疫情之下的南昌,作者也只能在家里喝上一泡肉桂,对于我这个茶虫来说,这是每天必须做的事情,而今天不用考虑时间问题了。慢慢悠悠的泡上一杯肉桂,好好的享受居家抗疫的日子。肉桂,还是比较喜欢它的味道,肉桂的芳香不在口腔里的味蕾上,而是在人体周边的感官嗅觉上。静静地慢慢地喝上10杯以上,三壶水的时候,这个时候,肉桂就会把身体的感知细胞全部打开。整个身体沐浴在肉桂的清香之中,清新而悠扬,唤醒了身体,肉桂之香透过皮肤慢慢地向外溢出,飘散在身体周围,形成一种凝聚的香,久久不散。
我想无论疫情改变了什么,活在当下,尽情地享受,这才是生活本来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