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题记
儒林,指儒人、读书人。而“儒林外史”也就描写了清代读书人那些荒诞不经的故事。
在这个暑假,我读完了手中这一本厚厚的古言白话书——《儒林外史》。这本书讲述了一群热衷科举、追求“功名富贵”的读书人的形象,讽刺了当时因残酷的科举制度而造成的极端虚伪的社会风习,在那个时代有着不同寻常的地位。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玉”。对我们学生来说,读书能让自己的知识拓展、思想开阔,更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样的名言,但在这本书中,我却看到了更为极端的读书方式。为了财富,金钱和权力,读着可以让人废寝忘食的书,也可以从少年考到白发苍苍的老人。在这其中,范进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他是一个明朗的老童生,直到四十五岁才考中秀才,中局以后竟然欢喜得疯了。在那以后,范进的官途顺畅,家中金银珠宝样样不缺。他的***亲见到范进的财产后,也欢喜的一口气没上来,一命呜呼。正如这本书开篇所说:不过说人生富贵功名,是身外之物,但世人一见了功名,便舍着性命去求他,及至到手之后,如同嚼蜡。
即使知道结局是怎样,却还要一意孤行,享受功名带给他们的富贵。在残酷的封建统治下,书中的人们为追求功名富贵拼命读书、尽力读书,他们做着不愿做的事来追求虚无的利益。这种规则却很少有人打破。
当然,在这个社会中也有坚持自己内心真正所想的人。王冕七岁丧父,在秦老家放牛为生。在如诗如画的风景中,王冕慢慢长大,练就了好画工。他厌恶官场之间的斗争和权势,最终选择退隐山林。我也从中感悟到生命的道理。要坚持自己所珍爱的,不为了利益而轻触底线,不为了权势而失去尊严。
这本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王家三姑娘以身殉夫的故事我惊讶于王玉辉那三声“死得好”, 可在看到之后的转折后也感叹道世事难料。面对女儿和老友的离世,这位老人仿佛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打垮,有些人和事总是失去了才懂得珍惜。都说读书可以明目,可书中的人物眼前仿佛蒙上了一层肮脏的薄膜,只看得到眼前的功名富贵和脸面,根本看不到那些值得坚守的名节和操守,而那个社会正是这样悲哀的。
每读一遍《儒林外史》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我从这本书中学到了,要敢于打破普遍的规则,开创自己的路线,要坚持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不因外界干扰而放弃自己的内心;要珍惜当下、坚守当下,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