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题记
风轻云淡,乘兴而起,沐着阳光,故书重看,梦回红楼。他,本是女娲补天时剩下的一块石头,经锻炼后通了灵性,成为神瑛侍者,后随一僧一道下凡投胎人世;她,原是灵河岸边一株绛珠草,因受神瑛侍者以甘露浇灌而存活,并修成人形,为报雨露之惠,也随其下凡去“还泪”。这是“木石前盟”。他,是“怡红公子”;她,是“潇湘妃子”。初相见时,他,“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她,“好生奇怪,倒像是在哪里见过的,何等眼熟”。这是今生的羁绊。
一个是随心所欲贾宝玉,一个是多愁善感林黛玉,奈何又夹着那薛宝钗。黛玉进府时小心翼翼,与宝玉相熟,到有些话里藏话“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那时的她和宝玉一样受到万千喜爱,有几分少女的傲娇。印象中的黛玉终日峨眉愁锁,经常以泪洗面,似是一笑难求。宝钗扑蝶,黛玉葬花。一喜一悲,喜而更喜,悲而更悲。贾宝玉因丢失了通灵宝玉,变得痴傻,为了“冲喜”,贾母做主要宝玉与宝钗成亲。哪怕众人得知宝玉心中只有黛玉,仍要瞒着二人。林黛玉无意中得知,一病不起。一贯疼爱黛玉的众人都变得的冷血无情,她身边只剩下丫鬟紫鹃。最后,黛玉在宝玉和宝钗成婚之时,含恨去世。可怜宝玉被众人哄骗,还以为那红盖头之下是他的林妹妹呢!
《红楼梦》的前八十回由清代曹雪芹创作而成,后四十回则经过了清代学者程伟元、高鹗的整理、补缀、续写。因而我也时常想,或许曹先生本意并不是什么“金玉良缘”,而是满足那“俺只念木石前盟”。著名女作家张爱玲曾说人生有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未完”。是啊,不禁长叹一声,到是应了那句“美中不足今方信”。
仔细想想,这样的安排或许是那命中注定。贾宝玉的叛逆与厌恶名利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反而成了一股清流,流入黛玉心中,流入读者眼中。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他们都没错,只是封建传统思想毒害的人们早已颠倒黑白。当浑浊成为常态,清白即是罪过。宝玉与宝钗被父母包办婚姻,也体现了曹先生对封建社会批判的本意。
开口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读完全书,却发现到头来不过是大梦一场空。甄士隐去(真事隐去),贾雨村言(假语村言)。《红楼梦》可谓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假作真时真亦假”。梦醒人散,物是人非。含冤而死的,含泪而去的,身败名裂的,淡去红尘的,终是那“一把辛酸泪”。
合书起身,抚一支花钗,望向天际,思绪渐行渐远。愿世间美好永存,愿今夜有个好梦。忆红楼,梦风情,泪心间,意难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