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看似“满纸荒唐言”,实则“一把辛酸泪”的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究竟有何文学价值呢?
曹雪芹先生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三人的爱情婚姻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揭露出封建末世的危机。百年来无数人品读红楼,均留下了极高的评价,张爱玲就曾说过:“人生有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鯫鱼多刺,三恨红楼未尽。”可见红楼文学艺术价值之高。
家族落魄,地位一落千丈,一系列的变故让曹雪芹先生体会到世态炎凉,后来“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成巨著《红楼梦》。早年的贵族生活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条件,书中奢侈的生活,精致的饮食,丰富的生活乐趣……均是他早年的亲身经历。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不仅仅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生活形式,还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兴衰。著名红学家吴世昌用一句诗来概括:“红楼一世界,世界一红楼。”
《红楼梦》中的植物数量多,种类繁,且含有丰富的意象内涵。在曹雪芹笔下人花相映,花有人德,人有花姿。宝玉和十二钗在大观园的居所种有不同的植物,暗喻人物各自的性格和命运,以及在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中十二衩“占花名儿”,各人所掷的花名正是她们自身写照。
就如宝钗居所为蘅芜苑,特色植物为藤萝,象征了宝钗守拙、清正的形象,而在后来又擎得牡丹“艳冠群芳”的花签,雍容华贵,端庄大气,提诗“仍是无情也动人”暗示宝钗最后被宝玉抛弃辜负。黛玉的潇湘馆清幽雅静,翠竹环绕,苍翠荫郁,竹子纤细挺拔、不畏严寒的特征使其带有清新淡雅又有傲气的象征意义,体现了林黛玉清冷孤傲、淡泊名利、超逸脱俗的气质,刚柔并济的精神品质。她“占花名儿”时取得芙蓉“风露清愁”的花签,提诗“莫怨东风当自嗟”隐喻黛玉红颜薄命的结局。芙蓉常开于秋天,文人常以“风露清愁”形容,这不正表现了黛玉忧郁敏感的性格吗?探春居所秋爽斋,植物以芭蕉和梧桐为主,芭蕉直立高大体况粗犷潇洒,芭蕉叶碧翠似绢,既有北方的豪迈大气又有南方的精细。探春本人精明能干有远见、有作为,同时她还工诗善书,是大观园中的大才女之一。曹公借芭蕉赞探春可以说是极其贴切。“瑶池仙品”杏花的花签,诗曰“日边红杏倚云栽”,签语“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大家恭贺一杯,共同饮一杯”,此签又写探春必得贵婿,无限恩宠,同时暗示探春远离家乡,亲人“涕泣江边望”,同时与她所做风筝诗谜中“莫向东风怨别离”照应。湘云掷得海棠“香梦沉酣”的花签,诗道是“只恐夜深花睡去”,苏轼原诗诗叹息春光短促、好景难留,后来湘云的遭遇亦是如此,虽洞房花烛照红妆新人之喜,但转眼之间夫妻离散。
曹雪芹一扫传统偏见,讴歌天性纯洁的闺中少女。为了最大幅度地展现这些女儿的风姿神采,曹雪芹“以花喻人”使闺阁昭传,赞美女子的美好。书中他的每一字都意蕴深远,每个人的表情、行为都反映了他们的性格和结局,每一个场景都有独特的意义。黛玉葬花重点不在于葬花,而在于《葬花吟》这首诗,以花喻人,表现了黛玉不甘低头屈服,孤傲不阿的性格。在“林潇湘魁夺菊花诗”中,曹公又将黛玉与菊花联系起来,三首菊花诗集中体现了黛玉的菊之品格——高远的情怀,傲霜的品性,不俯仰随流的风骨。
这简简单单的花草,不仅是各个场景的点缀,还承担着烘托人物性情重要任务,更是推动着小说的发展。浩瀚红学,不仅让我们收获了丰富多彩的知识,更了解到艺术家从事创作,缺少生活不行,缺乏艺术修养也不行。
日光暖暖,饮一杯清茶,翻一页红楼,生活才更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