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这样一段话:“我深怕自己本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却又半信自己是块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于是我渐渐地脱离凡尘,疏远世人,结果便是一任愤懑与羞恨日益助长内心那怯弱的自尊心。”不由得对其出处《山月记》产生了兴趣,正巧近日有空闲,读罢,心中又多了许多感悟。
《山月记》的作者中岛敦虽为日本人,但喜欢从中国古典文化故事取材,造就了其以融合了中国古典文学气质和日式诡谲怪谈的文风,刻画现代人精神困境的鲜明特色。《山月记》将这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其中,我最喜爱《山月记》和《悟净出世》这两篇,它们分别展现了两种不同的精神困境,也都让我有不同的感受体会。
《山月记》篇中,作者通过描述生性狂狷的李征在终日不得志的自怨自艾中终化恶虎的故事,展现了羞耻心与虚荣感交织的精神困境。李征本身确实小有才气,但“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他的“小知小言”难以充填其庞然野心,狷介孤傲不过是掩盖其自以为是的虚荣。官场失意,只能寄情于诗,可是他却偏偏羞于投师访友、切磋琢磨。“闭门造车”的结果是溺于怠惰,不愿雕琢打磨,永远都只能是一块石头,难成玉器。由此便有了开头“美玉瓦砾”的感叹。此类精神困境完全来自于自身的眼高手低,是晴雯式的“心比天高,身为下贱”。与其纠结于自己曾获得或尚不可得的小成就,不如沉心磨砺、虚心学习、不断求进,才能走出羞耻心与虚荣感交织的精神困境。
《悟净出世》篇中,作者塑造了一个与《西游记》中不同的沙悟净形象。悟净以求知者的身份在世间探寻,寻访多位“贤者”,却愈发疑惑,不知路在何方,展现了优柔寡断、患得患失的精神困境。文中的悟净最终在女偊和观音菩萨那里得到了解脱和精神的升华,在苦闷的泥潭里选择了一条存在主义式的道路。现实中的我们也能从女偊给悟净举的小妖精的例子中窥见走出此类精神困境的方式,即是与其踟蹰不前,害怕“白忙活”而不敢走出舒适圈,不如放下对结果的执念,看重探寻的过程,在前进的过程中完成自我的提升与升华。
正如《山月记》篇中李征所言:“世界上每个人都是驯兽师,而那匹猛兽,就是每个人各自的性情。”驯服自己内心的猛兽、磨练自身桀骜的性情是所有人一生的课题。在寻求答案的路上,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精神困境,需以平静的心态、坦然的态度,戒骄戒躁、脚踏实地,方能走出一个个精神困境,守得云开见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