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有云:“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礼仪对于中华民族是十分重要的。
傅雷对傅聪的教育是十分注重礼仪的。在家书中,他告诉傅聪,做客时要将大衣与围巾一同脱去,吃饭时刀叉不可发出响声,演奏完毕要面带微笑向观众鞠躬。这些礼仪的小细节,有时藏在一封信末尾,有时也独立成段,甚至独立为一封信。即使有些读者认为傅雷管的实在太多了,方方面面都在限制傅聪,但我认为,傅雷作为一名翻译家,知道了许多有关中西方的礼仪文化,自然也看重孩子们的教养。
《红楼梦》第54回描写了除夕贾府众人聚餐的场景,贾珍与贾连为众人斟酒时,先给客人,再给贾母等长辈,最后才是姐姐、妹妹们。贾珍捧杯,贾连捧壶,由尊往卑,次序丝毫不乱。贾府是大家,人丁兴旺,佣仆众多,自然也十分在意礼节。其实中华文化自古便如此。《论语》中有许多关于礼的篇章。从今天往古代回望,总觉得以前的人们都是举止得体,有礼有节,中国也当然担得起“礼仪之邦”的称号。
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人们守礼节就是为了让别人感到十分舒适、和谐亲近但又有距离。形成自己特有的语言文字,代表了一个文明的诞生。在那之前,是经过礼仪的洗礼,人们才从猿人走向人类。一个民族有了礼,这就是一个文明诞生的起源。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向往并学习西方礼仪。《傅雷家书》中,傅雷专门写一了封信,里面强调的方面,就是基本的用餐礼仪等等。他说“一切都是要使你更完美,更受人欢喜”。西方礼仪追根究底,就是让你与你相处时能愉悦舒适。由此看来,中西方礼仪文化其实大同小异,谁不喜欢同一个彬彬有礼的人交往呢?
生在礼仪之邦,恪守祖先训诫,有礼有节,傅雷是做到了。小者,他是为培养出一个有教养的艺术家;大者,却是在为礼仪的弘扬、文明的延续,做出了一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