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简介
始建于1912年的无锡市天一实验小学,占地36000M2,建筑面积15000M2,总投资2500多万元,是一所呼吸着人文气息、流淌着江南水乡灵秀、激荡着现代教育理念的校园。
学校照片(2张)
编辑本段办学规模
学校现有58个教学班,可供3000名学生就读。学校用百年文化积淀的校训——“美”来塑造人,提出了“为学生生命美奠基”的教育理想,着力塑造“天人合一”、“人人惟一”的人。学校校本教研扎实有效,率先推进教师个人的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使学校积累了雄厚的师资力量,现有3名无锡市学科带头人、4名无锡市教学新秀、5名惠山区教学能手,全校大专以上学历的教师占94%,本科毕业及本科在读人数占专任教师总数71%。天一实验小学的这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为走进天一的每个孩子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向着江苏省模范学校不断前进!书记、校长:胡志强
学校环境
学校环境优美,教育教学设施完备。校园内有300米塑胶环形跑道、100米直跑道的田径运动场,标准的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以及400多平方米的健康长廊。学校图书馆建设完备,藏书达47136多册,人均22。9册,并启用了先进的图书借阅管理系统。学校注重校园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校园网络功能强大,具有备课平台、教学平台、教务管理、校务管理、图书管理、视频点播、教师博客等应用系统。学校先后投资200多万元,于2003年和2007年分别添置联想电脑共307台,生机比达9:1,师机比达1。68:1。学校建成了4个多媒体网络教室和1个多媒体制作室,拥有21套多媒体教学设备。学校二期工程于2007年9月动工,各种办学设施将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学校师资队伍
学校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经过多年努力,一支由无锡市优秀校长、学科带头人领衔、以无锡市学科教学能手、教学新秀为骨干的师资队伍基本形成。学校依托“教师发展学院”的有效平台,通过名师培养工程和师徒结对制度,加速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的成长。近年来,学校在省、市、区各类学科会课比赛中有23人次获得一等奖,目前,学校拥有无锡市学科带头人2名,无锡市教学能手1名,无锡市教学新秀、惠山区教学能手9名,惠山区教学新秀18名。教师的学历层次较高,全校教师中有本科学历的42人,占39。62%,大专学历55人,占51。88%。教师职称结构合理,其中中学高级教师2人,小学高级59人,占55。66%。
管理水平
学校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1、学校管理机制逐步完善。学校在成功创建了江苏省实验小学以后,又提出了创建省模范学校的办学目标,围绕创建目标制定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2、教学常规管理不断落实。学校严格按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规定开全课程、开足课时,细化课堂教学的全程管理,对教师的备课、教学、作业、出卷、听课等一系列教学常规作了具体规定。3.教学研究活动有序开展。学校通过“天一教师沙龙”“天一论坛”等研究平台,设立了校本教研活动的科学流程,教、学、研三位一体,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学质量
学校的教育质量一流。学校不断加强德育工作,建立德育工作网络,成立了学校德育工作小组。学校凭借“陆定一祖居”等地方德育资源,加强学校德育活动载体建设,开发德育课程。学校立足新课程改革,提高各学科教学质量。改革课堂教学结构,重建新型师生关系,确立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构建“自然、民主、开放”的课堂教学文化;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通过学校“天一之春”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和天一实验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达标活动等,全面提高全体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在市、区各类抽测、调研中,我校教学质量连年位居前列。学生有500多人次在市级及以上各类竞赛中获奖。
教育特色
学校教育特色鲜明。依托艺体教育的优良传统,继续开展艺体教育特色活动,学生铜管乐队、天一墨苑、学生武术队的活动方兴未艾,围棋、绘画、舞蹈、合唱等学生艺术特色活动也培养了大批艺术特长生。两年来,学校持续推进“诵读优秀中华古诗文工程”。学校为老师们购买了《班级读书会123》,《朗读手册》、《阅读儿童文学》、《图画书阅读与经典》等指导阅读的专业书籍。组织教师编订了校本教材《经典诗文诵读》一套6册,分别收录经典古诗文、现代诗文各300多首(篇)。学校于2005年10月承办了全国首届“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观摩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学校在2003年正式启动了“阳光少年成长行动计划”,提出的“阳光少年成长计划的实施与研究”被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少先队活动专业委员会列为国家级少先队课题。通过近四年的研究与实践,学校的少先队工作创出了品牌,亮出了特色。
办学水平
学校办学水平稳步提升。学校先后被命名为“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江苏省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卫生两个《条例》优秀学校”、“无锡市文明单位”、“无锡市教育现代化工程示范学校、”“全国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实验学校”。《基础教育》《江苏教育》《无锡教育》《辅导员》《无锡电视台》等多家杂志、新闻媒体对我校进行了专栏、专题报道和介绍,学校知名度日益提升。几年来,学校扎实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成效显着。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将着眼于内涵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切实规范教育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努力提升学校教育现代化水平。
扩展阅读:
六年级:晨涩